打开格科微电子(下称“格科微”)官网,右下角那一句愿景直接给笔者灌了一口鸡汤“成为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像极了学生时代,黑板上方的那句“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高考是你超越富二代的唯一机会”等标语,算是一种警示,或是初心。然而成立十几年的格科微离它这句标语还有多远距离呢?在本期的《中国芯势力》,与非网小编就带大伙一起好好认识一下这位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小红人”。
当幸运来敲门
2003年上海格科微电子成立,赵立新是其创始人。据赵立新本人说,起初他手拿老同学的200万美元投资,就开始一头扎进图像传感器的芯片设计中去。他曾经受访时也说过:“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我就觉得传感器行业一定大有可为。我认为我技术很厉害,我就想做高端。先做工艺,再把技术做好,之后做产品。”
格科微创始人 赵立新
这200万美元够烧吗?显然不够。
当时,在CMOS图像传感领域,索尼、东芝、三星等国际大公司牢牢把控着技术上的话语权,鲜有他人插足的空隙。当时国内也没有量产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的条件,CMOS传感器工艺、彩色滤光工艺、wafer level CSP封装线……这些也都没有。
不过当时中芯国际也开始做图像传感器,由于本身缺少技术,从国外购买则需要大笔投入。于是,格科微与中芯国际开始合作,帮助其建立硅片生产工艺线,对方承担研发费用。但要最终获得认可并不容易,当时中芯国际还选择了几家***企业同时合作。
2004年2月,格科微推出中国首颗0.25微米工艺1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
2004年3月,格科微完成 35 万像素 VGA 芯片设计并在中芯国际 0.18u 生产线投片。在这之前,谁知道烧了多少钱,格科微却活了下来,像是抱上了金财主。
这样的幸运还在持续,2005年初,格科微拿到PC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国内定单,由于产品出了问题,本来预定3月交货,最终延迟到了10月。虽然交不了货物,但客户并没有取消订单,因为市场一直缺货,许多同行无暇顾及当时规模相对很小的PC市场,都盯在手机市场。
抓住这个无人搭理的市场空隙后,格科微2005年卖出了1600 万颗芯片,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并实现盈利。这种业绩表现在当时的行业中很少见,格科微在2006年拿到华登国际和红杉资本的投资,并在这一年“四晶体管”工艺的像素技术研发成功,在此工艺基础上,格科微分别推出了名称为GC0307、GC0309、GC0308这三款芯片。
赵立新在曾经面对媒体的一次采访中也表示,“当时投资人并不是觉得公司产品做得很好,因为在格科微推出130万象素的图像传感器芯片时,市场上就有了500万象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公司确实能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