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曾经被视若无睹到今天赢得政府和众多资本的青睐,充电桩行业随电动汽车一荣俱荣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有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可见,充电桩行业将迎来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在充满希望的新兴行业,众多企业纷至沓来,但也面临着诸多阻碍发展的障碍。例如,充电桩运营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盈利模式单一等,特别是对这些企业盈 利能力、资源整合的考量上门槛更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单一的充电桩运营商业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因此,唯 有创新商业模式,与时俱进,才能推进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现有商业模式
随着资本市 场的快速涌入,据了解,目前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业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比如仅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 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另一部分则走的是重资产路线,例如充电桩的生产和销售等。从现有的商业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压缩运营成本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该模式主要存在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盈利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收取充电服务费作为 收入来源,这也是众多企业涉足行业前期所采取的经营模式,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使效益最大化。其优点就在于经营模式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能 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即如何将购电成本、运营成本降到最低,这不仅需要企业人员具备很高的议价能力,而且还要保证运营成本降低的同时充电使用不打 折扣。
第二类,以解决方案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相对于充电桩生产和运营企业来说,这类企业主要是以B端行业客户为出发点,为相关企业提供充电 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典型代表是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充电运营商、充电设施生产厂商、汽车厂商和商业地产商。“我们的主要赢利点就在于 出售设备。”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抓住充电桩市场的小切入口进行发挥、涵盖的领域较广,但挑战在于投资 成本过高,企业回本较行业其他模式风险过大。
第三类,以充电为主,附加增值服务为辅的大数据经营模式。该模式主要基于充电设施掌握的海量信息 数据,进而延伸发展以数据为依托的增值服务,从而靠充电和增值服务共同来盈利。比较典型的企业是特来电。“单靠充电费用无法收回成本,除非将充电服务费提 高至每度电三四块钱。”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认为,“电动汽车并不是简单、孤立的工具,而是生态的一部分。”基于此,特来电以充电网建设为 起点,未来将纳入电动车线上销售、汽车维修数据服务、金融支付服务、互联网电商和工业大数据等业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盈利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增值服务的 专业化与用户的使用效果直接挂钩,如何做到与市场标准持平的专业化的增值服务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盈利模式逐渐显现
目前,尽管各家企业都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但仍然都在不断摸索哪一种运营模式能够最快速实现盈利。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充电桩还在投入期,做充电服务 运营,盈利并非遥遥无期,但在一年内达成盈利是不现实的。”从当前的运营模式来看,充电服务市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显现。
以富电科技 在北京华贸商圈建设的光伏充电站为例,以每个直流桩利用次数为8次/天,充电服务费为0.8元/度、充电量约20度/次,1个直流桩的年充电服务费总计为 46720元。据富电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每个直流桩的投入为23万元”。以此计算,收回成本的时间将近5年。如果算上成本折旧费,该电站目前已经开始 盈利。据相关企业负责人透露,到目前为止,普天新能源、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公司等企业也已经开始实现盈利。
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认为,充电桩运 营如果要想实现盈利应该在两年后,但事实上,很多价值都已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互联网+”的驱动而愈渐清晰。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2020年500万 辆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来推算,充电网络利润空间将到558亿元,其中的增值利润空间可达233亿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充 电业务上,还包含以充电桩为入口的广告、保险、金融、售车、4S增值服务及汽车工业大数据等。
潜在的盈利模式
作为车联网、智能电网的切入口,充电桩运营行业的潜在价值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智慧城市、智能小区的概念越来越近的当下,充电桩在其中甚至将被赋予“数据 采集者”、“数据分析师”等多重身份。可以说,充电桩运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而这也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的商业模式来与之适应。那么,结合车联网、智能电网 最新技术和现实情况来看,充电桩运营又有哪些潜在的盈利模式?
首先,“充电桩+服务”模式。有分析人士指出,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中心,建立 配套的商品零售与休闲服务商业圈,将成为未来大中型城市发展电动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新模式。据了解,在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利用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深入 拓展零售、健身、美容等业务,来提高充电服务的黏性已经较为普遍。从我国市场来看,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着手进行了,例如星星充电与酒店、商铺等合 作布局充电桩建设,电庄公司在麦当劳等餐饮场所布局充电桩等,旨在将充电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其次,“充电APP+智能管理”模式。以应用功 能集成度很强的APP,包括可为用户提供实时掌控充电时间、充电预约提醒、远程监控充电状态等智能管理服务为依托,充电桩运营企业可以为充电站经营者提供 智能管理设备、丰富的大数据分析、便捷的支付交易流程等。例如:可以提供充电定价多样化选择方案。充电站经营者可根据不同的驾驶者群体有选择性地定价,或 者根据充电时间、充电流程、充电电量等多种方案自由定价。此外,还可以构建智能后端“云服务”平台,通过提供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为充电站经营者提供多种 充电容量与速率选择,从而降低充电站运营成本。不仅如此,还可以为经营者提供详细的大数据分析支撑,为改进提升服务提供依据。基于“云服务”的管理平台, 将会帮助充电站经营者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运营充电站,而不仅仅是基础的站点维护服务。
最后,“整车厂商+运营商+利益相关方”模式。通过将整 车厂商、设备制造商、充电站经营业主、金融机构、用户等利益相关方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符合各方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其深入渗透到价值链中涉及的每 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带动充电桩市场的发展。在国内,充电桩运营企业,与整车厂展开合作的已经不在少数,例如特来电、星星充电、电桩 公司等,通过与整车厂商、金融公司等开展合作,构建电动汽车电商平台或销售网点,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在购车环节涉及到的融资租赁、汽车金融,为用户提供 多款金融产品,甚至还包括试驾体验等服务,为用户购车提供便利。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升用户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还利于 车辆的销售,推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笔者看来,从2014年后半年充电桩市场的逐渐兴起至今,已经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而有效 的盈利模式也被业内探讨了近两年。犹记得最初的充电桩仅仅是提供充电服务,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集充电、联网、增值服务于一身的多功能产品。随着新 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充电桩的发展也会日新月异。对充电桩生产、运营企业来讲,只有根据行业发展,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才能加快实现盈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