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公开的信息来看,斯特劳贝尔和Andrew Stevenson都未从特斯拉离职,显然此举可看成是特斯拉布局电池回收的一大举措。
在新能源汽车第一轮爆发后,随着动力电池使用年限的逼近,动力电池回收被誉为“一片蓝海”,各国加紧了对相关行业规范和政策的制定,也吸引着各大企业纷纷入局。特斯拉作为行业内标杆,其回收电池的方式,对行业其他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目前来看,电池回收有三大高效可行方式,第一种是二手电池的梯次利用,简单来说,就是对达到设计寿命,但还未报废的电池的二次利用,比如将其应用在储能市场、轻型动力或低速车市场、备用电源市场等等。
第二种是原材料回收,是对已经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和回收。第三种是用于实验测试,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电池回收,比如主机厂会将整车回收,拆电池组下来测试性能,用于技术研发的优化。
斯特劳贝尔采用的回收方式是第二种原材料回收,这种选择令人诧异,因为特斯拉在储能和发电领域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发电和储能业务营收为2.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41%。如果选择对二手电池梯次利用,可以依托现有发电和储能市场的资源,将两大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车企的主流做法。
特斯拉与国内企业对电池回收处理方式的差异,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政策的差异,我国政策上倾向于对二手电池进行梯次利用,而美国政策则直指原材料回收。今年初,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反观美国政府,则采用收取环境费的方式作为资金支持,回收企业可以将回收后的原材料卖给电池生产企业。
其次是市场的差异,国内市场回收体系还未建立,没有强制管理,企业也不具备足够的积极性;在美国市场相关政策和行业措施完备,行业运转成熟。直到16年12月,国内环境保护部修订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才明确了整车生产者需承担部分回收责任,但是在电池回收时,由于物流成本制约,必须社会多方参与,市场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合期。
而斯特劳贝尔指出,通过对电池生命周期的反复研究中发现,在美国市场,对电池的二次利用既不具备经济效益,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在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电池的容量和效率都呈非线性下降趋势,同时,新电池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对电池的二次利用节省不了多少成本。
最后是技术差异,动力电池的回收还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我国电池回收技术大多掌握在各大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手中,目前的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较小,专业电池回收工厂大多规模较小,先进技术的获取难度较大。
据了解,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采用配方合适的化学溶剂将有效成分提取或萃取出来,重新做成电池原材料加以回收利用。但这些配方也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商业机密。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除了加大对废旧锂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还需要制定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激励实施细则,建立赏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