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等相关政策。要求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这将预示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 发展机遇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4年,我国建成充电桩2.8万个、充换电站723座。2015年,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2014年底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尽管在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联合推动下充电现状得以改观,但建设速度远低于规划目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44.7万辆,同比增长3.5倍,全球占比30%。尽管2016年的地补及充电风波减缓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但可以预测的是中国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预计到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保持大约40%的年复合增速。这无异于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行业人士预言未来六年,国内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0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对充电设施的大量需求,充电设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相应的充电设备也将在国内大有市场。
二、 面临挑战
充电难是电动车发展的设施瓶颈。新能源汽车需要大多数分散的常态充电桩方便用户日常充电,同时需要小部分相对集中、位置合理的快速充电站满足散户快充和集中用户需求。充电桩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标准统一以及充电效率是主流发展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充电设施提出了充电快速化、通用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挑战要求。据业内人士统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可以分为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三种类型。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势必扩大,要求也会更加苛刻,就现有的充电设施的性能和条件将不足于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充电设施将作为未来车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通过充电企业、车厂、物业公司、城市停车管理公司等多方的合纵连横,共营充电网络大生态圈,充分掘金潜力无穷的充电桩市场,对充电生态进行布局,无疑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尽管十三五规划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但从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的问题和困难:
1、 充电桩安装难以协调
在充电桩安装方面,老旧小区是否有固定车位、其他业主是否同意占地建桩以及小区电网是否能够负担等是影响安装的现实因素。
2、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作为主流的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相对的劣势,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发生自燃等安全事故及隐患倍受市场关注。对于锂电池生产厂商而言,未来在材料性能的优化、生产材料的技术工艺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而对于整车厂商而言,电池管理系统的组装检测和系统集成能力同样重要,其质量要求和检测工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补贴退坡冲击着新能源生产制造商,国产供应商竞争力不足
尽管国家政策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符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但未来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生产制造商所带来的冲击而言,仍然需视企业技术路线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提升速度滞后、市场反应较慢的中小企业成本的控制能力将受到市场的考验。另外,地方政府补贴是支持地方新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部分推广地区地方政府做到1:1的高额配套补贴。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及地方财政收紧,2016年地方补贴的力度、出台时间等的落实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也可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 充电网络的建设速度不及预期
今年充电基础设施将大幅新建,但如果在年内充电网络的投资建设速度不达预期,仍将制约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增长。比如在充电站进行慢充的期间,充电站类似服务站提供消费者用餐及汽车检测、保养等服务。同时根据服务过程中的大量客户数据建立从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综合服务生态。反过来服务生态圈的大数据分析又为服务水平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5、 电动汽车充电如何互联互通
充电桩即将成为城市物联网的载体和车联网的重要入口,推动充电网、车联网、物联网构建“三网合一”的智慧交通体系,形成未来城市信息物理系统。因此,产业各方需协同实现充电设施互联、支付互联、信息互联,跨越充电互联互通的基础门槛。以“创新、绿色、共享”为主题的2016中国汽车论坛近日已成功召开,“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机遇与挑战”也是其中一个的讨论话题,我想在企业、政府、用户等各方的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突破制约和障碍,走向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