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于脉学的理论、脉诊方法、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英国人Marey最早设计了以弹簧为动力的杠杆式脉搏传感器,并记录了桡动脉脉搏波。1860年首次出现杠杆和压力鼓式描述脉搏图,1890年开始采用换能的方式,出现了杠杆式光学脉搏描述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朱颜首次将杠杆式脉搏描记器引用到中医脉诊的研究中来。自70年代至今,研究人员已研制出种类繁多的换能器以模拟中医切脉的手指,采集并记录了脉搏信号。
国内外典型的脉象诊断仪如:由北京医疗器械总厂生产的BYS-14型脉象仪和北京斯脉福生产的28脉脉象仪能对脉搏波进行检测重现,并能识别临床中医常见37种脉象图。ZM-Ⅲ型智能脉象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是我国当前较先进的一种脉象仪,能自动采集脉象信号,并将中医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特征参数作自动分析处理。为了达到分层取脉的目的,日本Colin公司研制生产的CMB-3000/2000型桡动脉脉波检测仪利用张力法测量原理进行无损伤连续血压监测。
本文主要从脉搏传感器的选择,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取脉压力的自动控制以及信号的初步处理等方面介绍寸、关、尺三处脉位在浮、中、沉等不同状态下的信号采集,为脉诊客观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 脉搏信号的特点
脉搏信号的特点如下:
(1)强干扰下的微弱信号。由于脉搏信号幅度很小,大约是微伏到毫伏的数量级范围。因此,极容易引入干扰,这些干扰有来自50 Hz的工频干扰,有来自肌体抖动、精神紧张带来的假象信号等。
(2)频率低但能量相对集中的信号。人体的脉搏频率非常低,约为0.5~4 Hz,一般情况下为1 Hz左右,脉搏信号可看成一个准直流信号,也可看成是一个低频交变信号。根据脉搏功率谱能量分析,健康人脉搏能量绝大多数分布于1~5 Hz,而病人脉搏在1 Hz以下和较高频段(如5 Hz以上或10 Hz以上)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能量分布。
(3)复杂且易变的随机信号。脉搏信号因人体生理、病理、心理的不同而不同,又受环境、时间、气候的影响,表现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不同的脉象,有时也会有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相同的脉象。
2 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
(1)传感器的选取。由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原理不同,所获取的原始波形也是不尽相同的。本系统中,选用的传感器是BP300T压力传感器和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
(2)隔离、放大、滤波整形电路等硬件电路的设计。
由于所提取的信号非常微弱,且富于变化,需要附加多重滤波电路。
(3)以STC89C52为核心的实时采集系统。经过调理的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采集到单片机中,并立即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数据进行传输。
(4)压力自动控制。通过单片机对气泵和电磁阀的控制,达到对腕带压力实时控制的目的。
(5)脉搏波形重现。通过上位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波形重现。
3 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外设电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组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的硬件实现方案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
系统部分功能如下:
压电传感器 作为测量电路的最前端,其作用是将脉搏的动态信息转换为电压信号,方便采集,是整个采集系统的关键。
BP300T压力传感器 用于对整个加压过程的压力监测,实现在不同的取脉压力下对脉搏信号进行采集。
前置放大和二级放大电路 对微弱的脉搏生物信号进行合适的放大,使其满足电压的转换条件。
带通滤波电路 脉搏波信号微弱,频率低,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必须使用滤波器将信号频带外的干扰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