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生命科学进入了跨界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和新兴科技的跨界融入和快速迭代,为前沿技术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手段,极大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AI+医疗”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其通常是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和手段,运用在医疗服务主体、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对象上。
产业前景广阔
纵观全球医疗行业,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4人,在中国这一数字也是14人,美国在27人左右。根据预计,中国到2025年65岁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29%,约4亿人。
不难看出,目前国内面临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医生培养周期长,疾病谱变化快,技术日新月异,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增长等问题待解决。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提高,大量需求催生了医疗AI的快速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医疗行业需求非常大,急需AI的赋能,我们医疗已经经过卫生的信息化、医疗的大数据,到今天的医疗人工智能。而且医疗的痛点很明显,我们的需求和资源不匹配,中西部医疗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老龄化很严重,管理的效率也有待提高,管理和创新的周期也非常长。”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说。
2016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医疗在国内形成投资风口的元年,共有27家企业获得融资。2017年全年有超过28家AI医疗类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7亿人民币。
国际巨头同样关注这个领域,以医疗机器人为例,今年2月,强生以34亿美元收购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Health,主要领域为支气管镜检查;去年9月,美敦力16亿美元收购了骨科机器人公司MazorRobotics;更早前美国整形设备制造商史赛克(Stryker)收购Mako及其机器人辅助技术。
据波士顿咨询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规模最大,占60%市场份额;微创放射性手术系统约占20%;急救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次之。
实践领域增加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AI医疗的应用和实践领域都开始越来越多,而这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AI医疗的核心技术和医疗的场景深度地融合,相互促进,我们用医疗的场景拉动AI核心技术的发展,用AI核心技术的发展来促进医疗整个推进,在智能影像分析、智能问诊等方面都会有很多的应用。比如我们的病例,可以通过跨场景、跨科室的电子病例,能够协同地进行挖掘,支撑病例的智能分析系统。”王延峰说。
目前上海有36.7万的肿瘤患者,单病种的MDT(多学科诊疗)每年只做到200例,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有数据显示,经过MDT的,五年存活率提高10%,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MDT是非常好,我们现在解决不了,有了AI医疗技术以后有望通过多学科综合诊断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
此外,在医院管理上,AI同样可以有很多作用。“在ICU护理上,ICU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但60%到70%的精力做护理,还有30%到40%的精力做记录。我们用AI自动帮他做记录,上下床、翻身等等,用AI来做记录,把医护人员更多的精力省下来,让医护人员把更多的精力照顾病人。”王延峰表示。
在健康管理领域,也就是数学化人体。可以通过检测对人体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有可能未来不需要吃药来进行内分泌疾病的管理。
通过AI的智能数据应用,可以更好地标准化医疗服务,从而平衡全国医疗服务资源。
“糖尿病病人这么多,但如果到医院看病,排队排得很长,瑞金医院26位内分泌医生,每天要看接近1000个病人,管理90张糖尿病的病床,同时加上急诊。怎么可能的事?这就需要AI帮我们做,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去实现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和一个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宁光说。
他指出,通过AI系统把病人的数据全部数字化,就可以节约医生的阅读检查时间。同时,患者最重要的是生活,要通过AI把患者生活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把糖尿病病人的生活方式管理起来了,管理起来以后,就能发生很多的改变。
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腾讯杰出科学家、优图X-Lab负责人贾佳亚介绍,通过AI算法,可以给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
“我们做的硬件是这样的,在这个硬件里面嵌入一个AI的算法,这个算法直接做检查的过程中弹出一个框,这个框告诉医生说,我发现这个地方有可能出问题,你要停下来在这个地方再看一看。如果医生发现还是不确定的时候,他就可以按一个按钮,会传到腾讯云上面,系统会精准地判断出来这个组织是不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它的几率有多高,然后这个图很快会传回来,医生就可以看到AI给了精准的判定。最后的决策不在于AI,在于医生。”贾佳亚表示。
这个应用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提高准确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
商业价值待解
虽然AI医疗的应用在逐渐增加,不过目前看来,这个领域技术的商业价值暂无变现能力。
“这个领域技术不成熟,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一位从事上述领域的创业者告诉记者。
商汤科技副总裁张少霆认为,要实现这个领域有所发现,需要两点。第一是怎么成为刚需,第二是怎么有溢价能力。因为最终所有的东西,企业还是会有资本在驱动,还是要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