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甲子,创立于1958年的长虹至今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长虹在发展中有过欢声笑语,也曾磕磕绊绊,但都一路走到了现在。幸的是,长虹这位“花甲”之士并没有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在历经无数次的挑战之后,仍旧在市场上存活着。不幸的是,这位“老人”疲态尽显,已有大厦将倾之势。
曾经的“彩电大王”长虹现在怎么样了?
长虹,这个曾经取得傲人成绩、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其是从2010年开始走向衰败的,从那一年开始长虹被拉下冠军宝座,排名逐渐被挤出前三,如今更是直接退出一线阵营。
根据群智咨询的调查数据可知,今年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量为1.06亿台,前三甲分别是三星、LG、TCL,出货量分别为1830万台、1310万台、1265万台。曾经称霸我国彩电市场的长虹则下滑到第九位,出货量仅有340万台,排在长虹后面的小米出货量有320万台,而长虹在国内市场占比越来越小,海外占比也很小,小米近年来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是越做越大,其在印度的市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照此情况来看,在下半年的发展中,长虹极有可能会被小米赶超。
跌落神坛,长虹由原来的行业头部走向行业尾部。在彩电行业称霸约20年的长虹,市值曾高达580亿元,而今其市值仅有136亿元,下跌了70%左右。据了解,长虹是在2014年开始出现业绩下滑情况,但还没有亏损。而仅仅过去一年时间,长虹亏损业绩高达19.76亿元。距离长虹上一次亏损还是2004年时,那时企业亏损了36.8亿元。在长虹刚大出血急需调养时,康佳、海信、TCL等国产品牌趁势而出,康佳更是在当年便挤下长虹,成为国内彩电的销售冠军。长虹也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向下走。
此前,在彩电市场正处于显示管转等离子、液晶屏时期时,长虹看重等离子在显示效果与面板尺寸上的优势,想要通过掌握上游技术,以此来掌控市场。由此不惜豪掷20亿美元收购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耗资7.2亿元创立了生产等离子面板的欧虹公司,除了欧虹之外还斥巨资建立了等离子生产线——安徽鑫昊。
长虹的设想是好的,布局也很到位,可惜的是,在技术的支持下,市场最终选择的不是等离子而是液晶屏。意味着,在市场的这次二选一的赌博中,长虹已经输了,而长虹对等离子项目的巨额投资换来的只有连年亏损。2014年年底,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长虹只能以6420万元的“低价”出售欧虹61.48%的股权。事实证明,长虹的这次“豪赌”,并没有让长虹一洗前耻,反而让长虹跌的更深。
由曾经的行业霸主到如今的渐为人不知,长虹这个在行业中称霸长达20年的长虹最终还是跌下了神坛,在彩电市场中垂死挣扎。
忆当年风光,长虹是如何坐上霸主之位?
长虹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研制、生产电视的,产品刚面世不久便收获了一大片市场,并逐渐在市场上刮起了一股“长虹风”,可以说在国内每销售出一台电视,就有一台是长虹,可谓是风光无限。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到2009年,长虹电视稳坐销售冠军宝座约20年。长虹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绝非偶然。
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走的更好、更高,不断加强其技术研发能力。企业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造,发展与彩电配套的前端零部件工序,让企业逐渐具备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份额。且为了保持产品在技术上的优势,长虹还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企业依次与松下、东芝、汤姆逊等海外企业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让自身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强化技术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关数据显示,在长虹彩电年累计产销量突破660万台时,TCL产销量才刚过百万,到1995年长虹彩电销量突破1000万台,2002年产品产销量更是突破了7000万台,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一般强大的存在。由此可见,当时的长虹是何等地受市场欢迎。如企业之前推出的“红太阳一族”更是凭借着功能全、性能好,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
再者,在国内彩电市场遭到海外彩电的攻击时,长虹通过打价格战,成功突围,并一战成名。在与外资品牌的三次价格战中,长虹彩电越发被市场认可,让企业在市场上站的更稳、更高。长虹彩电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16.68%涨至31.64%,资产更是从1400余万暴涨至130亿元,品牌价值急速上升至260亿元。
除了低价之外,长虹之所以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备受消费者喜爱,还与其良好的品质有莫大的关系。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关键。长虹就是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其在技术方面的深度研究,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最佳保障,给消费者带来很好的体验,建立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还有就是长虹的“家电下乡”策略,在春天的时候,先将彩电免费送给村民,等秋天村民有钱之后在收钱。而这种“先使用后付款”的战略模式,也为企业带来不少市场份额,让其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那个时候的长虹被业界称为“中国版松下”,其还作为国礼,走出国门。由此可见,长虹彩电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世事难料,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长虹没有一直风光下去。
前途难测,长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不久前,曾经的“彩电大王”长虹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过不是因为其要推出新品,而是因为长虹要卖楼了。曾经的行业霸主要靠变卖资产来维持盈利,不禁让人感到叹息。而这一事件,让人们再次意识到,长虹彩电已经衰落的事实。
根据长虹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来看,企业上半年营收入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10.47%,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9.26%。单就看这些业绩,会觉得长虹的发展还不错,但实际情况是,在那1.69亿元的利润中,有1.37亿元是来自政府的补贴,也就是说企业上半年的净利率实际上仅有3200万元。如今的长虹基本就是靠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营。至此,人们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曾经在彩电市场上称霸近20年的“彩电大王”,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说起长虹的衰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战略失误,产品缺乏创新。前两次价格战,让长虹尝到了甜头,其便发动了第三次价格涨,意图获得更多好处。但事不过三,第三次价格战不仅没有扩大企业优势,还将企业拉下泥潭,让长虹出现了第一次亏损,拖延了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还有就是企业过于注重对市场份额的抢夺,忽视了对产品的创新研究,导致此前产品优势逐渐弱化。加上之后,企业判断失误,斥巨资布局等离子项目,在逐渐脱离时代主流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
其次,品牌重心转移,涉及领域过多,企业顾此失彼。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长虹不在专注于彩电领域,逐渐向手机、房地产、厨卫、基金、电商等领域布局。但孩子一多,就难免有些管不过来。长虹布局的多个业务,均发展平平,体能看上是大了不少,营收也有所增加,但成本也越来越高、企业盈利也越来越难。且随着企业多元化发展太过广泛,品牌中心逐渐偏移。根据长虹2014年财报数据来看,房地产这一业务板块带来了近5亿的利润,而彩电业务亏损了1.3亿元。长期以往,不仅为增加企业盈利难度,还会损伤长虹这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民族品牌。
最后,智能化趋势下,竞争对手增多。为了能重新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长虹启动了智能转型战略,推出人工智能电视CHiQ,但企业要想依此来挽回颓势,难度不小。不管是老对手康佳、创维、海信、TCL等,还是暴风、小米、微鲸等互联网品牌都启动了人工智能战略,长虹并非个例。在此多重围攻之下,长虹彩电的发展可谓是如履薄冰。
不管怎样,长虹彩电风光不在已经是不变的事实。“长虹品牌已经老了,品牌力弱。年轻人在选择电器的时候,会选择更年轻化的品牌。”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对长虹的看法。这六十年来,长虹经历过盛世繁华,也经历过风霜雨雪,如今廉颇老矣,往日繁华已如烟。
长虹作为一个在彩电市场上称霸多年的王者,多年一来,一直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王者被拉下神坛,由原来的无人不知到现在的鲜为人知,长虹终是迎来了英雄谢幕。就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市场形势来看,长虹要想在彩电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通过不断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之后或许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