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若不自由,那么赞美也没有意义。但是,自由的批评,必须建立在专业和客观之上。比如,针对近年来兴起的激光电视,业界会有多元化的看法,这实属正常,只是偏离专业和客观的批评,就很难服众。
很多新兴事物、具备颠覆价值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阻力,激光电视同样如此。但无数事实证明,只要顺应了消费趋势、产业趋势,新兴力量的爆发都是无法阻挡的。
液晶替代CRT如此,更前沿的显示技术替代液晶同样如此。就激光电视来说,业界不专业的批评或者质疑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亮度。
在一些报道中,将激光电视的亮度指标以流明为单位来衡量,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实际上,电视的亮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以尼特为单位,流明一般都是投影设备的亮度指标。
在3月份发布的《激光电视机技术规范》中,对亮度、对比度、白色色度不均匀性、色域覆盖率等14个产品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作了说明,明确定义了激光电视机不仅要配备专用投影幕,而且核心的“亮度”指标也要用“尼特”来定义。一台好的激光电视要在亮度、对比度、清晰度等主要性能指标上都达到液晶电视的水平,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低,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视听、临场体验的追求。
那么,如今的激光电视亮度能否达到液晶电视水准呢?是否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观影呢?
完全没问题。以海信5月发布的爆款激光电视80L5为例,其不仅具备4K超高清的图像显示,更应用了海信全新的光源技术,光源效率提升30%、整机功耗降低20%。L5系列激光电视的观影亮度提升25%,达到400尼特,抗环境光能力更强。
这样,激光电视即使在白天也不用拉窗帘正常收看,而且比液晶电视显示的画面更真实、色彩更丰富,而且健康护眼。
如果心存疑虑,不妨找台激光电视好好看上一看,眼见为实。激光电视的“亮度”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观看舒适度更强。“视觉健康”是激光电视的最大优势。
第二,尺寸。
一些人认为,激光电视的市场空间有限,理由在于激光电视只适合10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市场,而这个市场并不是主流市场。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那只是存在于激光电视发展的前期。在10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市场,激光电视相对液晶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体验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激光电视无法在尺寸上不断下探。
实际上,今年5月,海信就推出了80英寸的激光电视L5。这款电视首次以突破2万元的价格开启了对65英寸及以上大屏液晶电视的换代攻势。海信激光显示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就公开表示,海信的激光电视将向更小尺寸发展,预计明年将推出一款70英寸左右的激光电视。
一方面,激光电视的尺寸在不断下探;另一方面,电视市场的平均消费尺寸在不断上扬,一旦跨过某个规模的临界点,激光电视大幅切分液晶电视的市场蛋糕,是完全可能的。更多的普通家庭用户,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将激光电视搬回家。
所以,尺寸不能覆盖主流市场的“锅”,激光电视不背。
第三,价格。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价格确实是一大痛点。但我们看待一件事物,不仅要看当下,还要看趋势和未来。
从激光电视价格趋势来看,无疑是不断走低的。这一方面得益于海信这样的领军企业,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发展而带来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激光电视尺寸不断下探,让购买的门槛不断降低。
比如,如今海信80英寸4K激光电视价格不到2万元,而80英寸-85英寸这个尺寸段的液晶电视、OLED电视,价格动辄至少3、4万元。
另外,从用户消费趋势来看,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快,用相对高一些的成本更新家里的视听设备,获得更好的客厅视听、家庭互联体验,是完全可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激光电视相对于传统液晶电视,在健康护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方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和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专家已经做出了相应的结论。
当然,不可否认,如今依然是液晶占主流的时代,但液晶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了,在当前的新兴显示技术中,激光电视是最有可能率先胜出的那一个。今年,激光电视开始全面爆发,在电视市场整体疲弱的情况下,激光电视迅速爆量,独树一帜。
中怡康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推总数据显示,彩电市场整体零售量同比下降了0.88%,零售额同比下降了10.55%,但以65英寸、75英寸、80英寸为代表的大屏产品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激光电视的销量增幅超过了4倍。海信激光电视的零售量同比也大增了434.41%,在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的销售量占有率超过了半壁江山。
所以,价格太高不能接受的“锅”,激光电视也不能背。
需要看到,世界本就是多元的,显示技术目前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之势。给新兴的技术、产品多一些善意和包容,是我们对待这个多元世界应有的态度。至于最终谁主沉浮,不妨留给用户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