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的家庭中控产品,往往需要通过APP端来实现设备管理与指令下达,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比如直接以手机为载体的京东超级APP、飞利浦Hue+网关、新和创的家庭服务器、风向标的风机,以及领耀东方的Smartbox空气盒子。其中,后三者可以支持场景设置与设备联动,以实现智慧安防、智慧空气等服务场景。
隐身变形:融入智能产品内部
相较于冷冰冰的网关中控,将之与日常生活中可视的、经常与人交互的设备进行结合,显然更容易让用户建立亲切感。同时,也会显得更物有所值,毕竟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单纯地为智能家居买单,若设备附带有中控功能,反倒让人有一试的兴趣。
也因如此,越来越多披着功能外壳的中控设备开始出现,比如彩易生活就是以电视作为家庭入口,将电视/OTT/机顶盒/IPTV作为控制中心组网拉通智能设备,希望通过高频应用(视频娱乐)带动低频应用(智能家居)。相同做法的还有云智家的智家宝(中控+IPC),以及BroadLink的智能遥控“黑豆”(中控+环境监测+IPC)等。
华丽升级:闪亮亮的机器人来了!
而自2015年起,让机器人充当“家庭中控”的趋势就越来越明显,去年年底的深圳高交会现场,为数不多的几款家庭机器人几乎都拥有中控能力,今年年初,各大企业也相继放出大招,比如开篇提及的海尔Ubot,以及美的Bubble机器人与BroadLink的Rokid,多是主打家庭管家概念,功能大体相似,支持家电智能管理、安防监控、生活助手等功能。
家庭智能机器人概念热炒的背后,除却资本市场热度高、产品营销需卖点外,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对于活泼、听话的机器人产品容忍度更高,偶尔犯点小错并不会引起失望、不喜等负面情绪,这也是导致产品形态向机器人升级的原因之一。
其二,机器人是进入家庭的最佳角色与入口。相较于依赖手机/遥控器等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与语音交互,机器人简直人味儿十足!试想下这两种场景:通过手机/遥控器来完成灯的开关,或者对着小机器人说“heyrobot,帮我把灯打开行吗”,体验简直千差万别呢。
其三,科幻电影的长期熏陶。还记得那个又暖心又萌的大白吗?层出不穷的科幻类电影,让我们对机器人始终抱有着一定程度的美好期待与幻想。(当然,那些带来灾难与毁灭的机器人大片就暂时忽略吧…)
终极形态:科技式未来已在路上
不过,当前的家庭智能机器人仍然停留在问答式交互上,听话却未必懂你。未来依托于人工智能+自学习,机器人可以从每一次互动中掌握你的喜好与生活习惯,根据习性每天早上自动为你播报天气与感兴趣的资讯,当你说“我累了”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你最喜欢的舒缓环境等等,让机器人真正成为家庭中的智慧大脑。
此时的智能设备们则可以相应做减法,变得更加头脑简单,只需接收中控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并执行即可,不用自己做判断。比如衣物洗护,洗衣机不必需要判断衣物材质的能力,而改为由机器人来判断,并下达相应的洗护指令。
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未来,与中控大相径庭的家居控制模式可能会是“去中心化”。在通信协议统一标准之后,让每台智能设备都拥有自己的小大脑,互相对话互相联动,而不必要一个控制中心来进行统筹。也许这一天来的更早,也未可知呢?